江西快三官方开奖结果

战国策·西周策·薛公以齐为韩、魏攻楚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9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这篇是《战国策》中西周策的第一篇,这篇策的内容是讲韩庆作为西周的谋臣,为了实现齐国不向西周借兵征粮的目的,策划了齐秦韩魏楚五国之间的合纵连横。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这篇策,我想到的就是——“为了这点儿醋,才包了这顿饺子”。

图片

薛公以齐为韩、魏攻楚,又与韩、魏攻秦,而藉兵乞食于西周。

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:

“君以齐为韩、魏攻楚,九年而取宛、叶以北以强韩、魏,今又攻秦以益之。

韩、魏南无楚忧,西无秦患,则地广而益重,齐必轻矣。

夫本末更盛,虚实有时,窃为君危之。

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,又无藉兵乞食。

君临函谷而无攻,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:'薛公必不破秦以张韩、魏,所以进兵者,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。’

秦王出楚王以为和,君令弊邑以此惠秦,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,必欲之。楚王出,必德齐,齐得东国而益强,而薛世世无患。

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,三晋必重齐。”

薛公曰:“善。”因令韩庆入秦,而使三国无攻秦,而使不藉兵乞食于西周。

图片

薛公田文通过齐国和韩魏两国联合攻打楚国,又和韩魏两国联合攻打秦国,同时向西周借兵求粮。

韩庆为西周(作说客)对薛公说:

“您通过齐国和韩魏两国攻打楚国,历时九年而取得宛、叶以北的地方,使韩魏两国强大起来,现在又通过攻打秦国来增强他们的力量。

韩魏两国不用担心南边楚国,也不用担心西边秦国,两国土地扩大而且地位提高后,齐国必受到(两国)轻视。

事情的本末和虚实经常是互相变换的,我私下为您(的处境)感到不安啊。

您不如通过西周暗地里和秦国联合,您不用攻打秦国,也不用向敝国借兵求粮。

兵临函谷关下但不进攻,通过西周把您的想法告诉秦王说:'薛公一定不会攻打秦国来扩张韩、魏的势力,之所以向秦国进兵,是为齐国获取楚的东国地区。’

以秦王释放楚王回国作为两国讲和,您通过西周让秦国受惠,秦国用楚的东国来免除战祸、不受破坏,必定会同意。

楚王被释,楚国则会感激齐国。齐得到东国地区会更加强大,薛邑也可以累世无忧。秦国未受重大削弱而处在三晋的西方,对三晋构成威胁,三晋必然重视齐国。”

薛公说:“很好。”就叫韩庆到秦国去,同时停止了三国攻秦的行动,也不再向西周借兵求粮。

图片

这篇策最开始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,齐国在与韩魏联合攻打楚国之后,又要和韩魏联合要攻打秦国,然后向西周要兵和要粮。其实很容易想到,要兵要粮绝不是第一次,恐怕上一次攻打楚国,同样也向西周要兵要粮。

图片

西周的位置处在韩魏两国的包夹之中,如果齐国都向其要兵要粮,另外两国又怎么能没有要呢?西周作为一个蕞尔小国,实在无法负担这样的支出,所以才会派出谋臣想办法化解自己的困境。

之所以选择齐国,而不是韩魏两国作为突破口,恰恰是因为两国与它相邻,如果直接拒绝的话,两国很容易直接派兵上门,而隔得远的齐国,想要出兵,就不是那么容易了。

韩庆找到能够做主的薛公田文,并没有一开口就是哭诉,说西周没有兵没有粮,能不能直接免去向西周征兵收粮,而是先讲田文早已经知道的事情,也是第一句话交代的背景,那就是齐韩魏联合攻打楚国获得了成功,拿到了宛、叶以北的地方,但是这些地方最后归为韩魏,齐国并未在其中获益,现在攻打秦国,齐国离秦国这么远,结果必然又是韩魏获益。

这句话虽然是在交代背景,却也暗暗在田文心中埋了一根刺,你的盟友因为攻击其他国家获益、地盘扩大,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任何收获,直接动摇了齐韩魏三国联盟的信任基础。

有了这个做铺垫,韩庆就可以顺利的引出下面的话,如果韩魏不断的发展壮大,而齐国却没有发展,那么就不会是三国联盟而成了韩魏联盟,并且韩魏处在齐国旁边,对齐国的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先说三国联盟攻打其他国家,再说韩魏在这个过程中获益,最后说齐国的盟友地位丧失,受到韩魏的威胁,层层递进,想要直接让田文意识到齐国的危险处境。

如果我们停下来想一下他的这两句话,就会明白问题出在哪里。韩庆说的是实话么,好像是,但又不完全是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韩魏获取宛、叶以北的地方壮大,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,韩魏通过攻秦再次壮大,然后“轻齐”,这是未来的一种可能。

韩庆引导着田文的思路到了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下,然后告诉对方你看你这样做的话,就有可能会是这种结果。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,韩庆的这种手段应用在健身房卖课上的话,就是健身教练会这样告诉客户,你看因为你不注重锻炼,所以你现在体重有些超标,如果你继续不锻炼还吃很多东西,不仅体重会超标而且会产生很多疾病,这样的话,你的生活就会十分悲惨和痛苦。

这话听上去并没有错吧,但是仔细一想的话就明白,这只是一种发展的可能,并不是一定会产生这个结果,但当思考的思维陷入其中的话,就会顺着对方的话去考虑。

健身教练说这些话目的是为了什么,为了客户掏钱买课。同样,韩庆也开始“卖课”了,当然,他不会直接说“你买了课就会体重正常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”(不要去向西周征兵借粮攻打秦国),那他是怎么说的?

“令弊邑阴合于秦”,通过西周暗地里和秦国结盟,然后通过我告诉秦国,齐国其实不想打秦国的,因为打了秦国没有好处,还会让韩魏两国获益,齐国之所以出兵是看中了楚国的东国区域。只要秦国把楚怀王给了齐国,然后齐国把楚怀王还给楚国作为割让东国区域的条件,楚国必定会同意。

那么,田文表现了自己的能力,齐国会得到东国区域壮大,秦国会因为没有被攻破而保留实力继续威胁韩魏,楚国会得到他们的君王,西周也不用出兵出粮。

面对韩庆提出的解决方案,田文痛快的同意了,然后就是“使三国无攻秦,而使不藉兵乞食于西周”。

这篇策结束了,历史并没有结束。

之后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:

秦王听说田文贤能,招为秦相,然后又罢免软禁了田文。

楚怀王死在秦国。

田文依靠门客的“鸡鸣狗盗”逃离了秦国,返回齐国任相。

田文再次联合韩魏,以齐将匡章为将,历时三年攻破函谷关,让秦国割地求和。

就像之前所说的,韩庆只是说了未来的一种可能,而他的策略也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,免除了西周暂时的兵粮,后续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中并没有提及西周,但我们很明白,西周免不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出兵出粮。

这篇策中还有两个点我觉得可以提一下。

一个是出粮,齐国攻打秦国要西周给他提供兵源和粮食,不仅是因为路途遥远容易消耗的原因,还是一种大国欺压小国的手段,在《东周策·楚攻雍氏》中也提到楚国因为东周提供粮食给秦韩两国而恼怒,东周要想办法化解大国的迁怒。不过,想想现在日本、韩国等要给美帝提供军费,又何尝不是“出粮”。

一个是楚怀王。在《东周策·秦攻宜阳》中提到过,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发动了垂沙之战,然后获取到了楚国大片土地,其实就是宛、叶之地,然后楚怀王进入秦国谈判,不同意割地求和便被秦国扣留,在这里成了谈判的条件之一。

秦国先后扣留楚怀王、孟尝君,这两位具有较大名气的人,其实在诸国中就已经失去了信义,尽管战国是属于礼乐崩坏、诸侯吞并的年代,但是这样做终究是撕下了最后的掩饰,为秦统一诸国国民不信任秦国埋下了导火索。

图片

余闲好读书分享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想法勤靡余劳,心有常闲。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一口气看完《三国演义》2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友情链接: